扫一扫加入微信交流群
与考生自由互动、并且能直接与专业老师进行交流、解答。
关注公众号
服务时间08:00-24:00免费课程/题库
微信扫一扫
精准扶贫 科技先行
房前屋后,绿树成荫;乱石旮旯地里,花椒、金银花、巨菌草等经济作物成为村民们赖以生存的收入源泉。10月29日,位于贵州花江大峡谷沿岸、曾经饱受石漠化“围困”之苦的擦耳岩村,一派新气象。村民们说,得益于贵州师范大学熊康宁教授的帮助,他们才能在石头缝里种出一片生机。
生态修复,石旮旯地里“种”生机
“刚来到花江大峡谷时,放眼望去除了农舍、公路,就剩下白花花的石头,几乎看不到绿叶。多数村民栽种的玉米仅够吃半年,其余时间需要国家发放粮食救济。”熊康宁回忆道。
石漠化是喀斯特地区的一种独特环境现象,被学术界称为“生态癌症”,石漠化严重的地方只见石头,不见片土,甚至寸草不生。而贵州喀斯特出露面积占全省总面积的73%,是全国石漠化面积最大、类型最多、程度最深、危害最重的省份。
熊康宁表示,要想治愈石漠化,首先需要调整当地产业结构,从上千种植物中,挑选出既适应当地恶劣生态环境,又能减少水土流失,还能给村民们带来收益的经济作物。
科研组以擦耳岩村等村寨为“实验田”,将精心挑选出来的花椒、金银花等植物进行实验化种植。“这些经济作物耐旱、能在贫瘠的石旮旯地里生存,又是多年生植物,一次栽种后不用反复播种翻土,可有效减少水土流失,扭转石漠化恶化趋势。”熊康宁说。
然而,祖祖辈辈沿袭下来的农耕观念,却成为挡在科研组面前的拦路虎。通过摸底调查,科研组决定通过免费赠送花椒苗、在玉米地里间种、套种等模式,说服部分村民加入实验行列。
“刚开始很多村民都觉得不靠谱,认为花椒又不能当饭吃。如今周边村寨,遍地都是花椒树。”擦耳岩村村民饶大友是首批吃“螃蟹”的村民之一。与其他村民不同,当年他将全家20多亩地全部种上花椒后,靠打零工,维持一家人的生计。“2001年花椒投产后,每亩可收60斤干椒,当年净收入近3万元。”饶大友表示,如果种玉米,年景好的时候每亩可收三五百斤,要是碰到干旱,甚至颗粒无收。
周边村民争相效仿。没过几年,花江大峡谷沿岸,花椒、金银花、火龙果等经济作物,遍地开花。
产业扶贫,要山绿也要让民富
“让石山成为绿山,难在坚持。只有让村民们真正富起来,才能真正守住青山绿水。”熊康宁表示,与其他土壤、交通等资源条件较好的地方相比,来自石漠化地区的经济作物,在市场竞争中仍处于劣势。花椒、火龙果等价格波动,都有可能给当地初步复苏的生态环境带来冲击。实施产业多样化、构架畅通的农产品销售渠道、延伸产业链提高农产品附加值、发展旅游业减少对土地的依赖,成为石漠化治理的又一剂“药方”。
在沙漠旅游渐渐火热的今天,发展石漠化旅游是石漠化治理的又一出路。熊康宁表示,发展石漠化旅游,直观感受石漠化现象,在传播石漠化治理理念、生态观念的同时,旅游业带来的收入还可以减少当地村民对土地的依赖。
“从国家‘九五’计划起,我们就以花江大峡谷沿岸50余平方公里石漠化最严重的区域作为示范区,研究攻克石漠化这个‘生态癌症’的科学技术。”熊康宁表示,经过20多年的科研攻关及应用示范积累,提出了一系列适合中国国情和贵州省情、适宜喀斯特环境特征的石漠化综合治理模式。
曾经的“生态癌症”正被治愈。截至去年底,花江大峡谷示范区内植被覆盖度在1996年3%的基础上提高到55.20%,土壤侵蚀模数降低了45.33%,石漠化面积比例降低38.49%,农民人均纯收入从1996年的650元提高到6457元。如今,该模式在贵州镇宁、紫云、册亨等55个县市及周边省份10余个县市进行工程化推广运用。
成人高考院校专业指导专属提升方案
未经授权不得转载,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。
转载请注明:文章转载自 其它本文关键词:
贵州成考网申明:
(一)由于各方面情况的调整与变化本网提供的考试信息仅供参考,敬请以教育考试院及院校官方公布的正式信息为准。
(二)本网注明信息来源为其他媒体的稿件均为转载体,免费转载出于非商业性学习目的,版权归原作者所有。如有内容与版权问题等请与本站联系。联系方式:邮件429504262@qq.com
上一篇:“网络安全教育工程”助孩子“赢在未来”
下一篇:贵州师范大学国培学员开展拓展训练